對于火鍋的質(zhì)量,湯色是重要的評判標準之一,可很多時候,湯色與味道又如魚與熊掌,要么湯色上去了,味道下來了,要么味道上去了,湯色渾濁了。筆者這里結(jié)合自己十余年的火鍋炒料經(jīng)驗,談?wù)勗鯓映闯鲆诲佡p心悅目的火鍋。
想要炒出色澤誘人的火鍋,首先要了解火鍋該是什么顏色。雖說川味火鍋是一鍋紅艷,但并不是所有火鍋的鍋底都是紅色的。由于鍋底類型的不同,火鍋的湯色也會產(chǎn)生相應(yīng)的變化,以常見的麻辣火鍋為例,就有鮮紅和暗紅的區(qū)別——一般清油火鍋在制作時,要求色澤鮮紅,可以襯托出青花椒的顏色,撩人食欲。而重慶老火鍋的顏色則偏向于暗紅,暗紅色的鍋底除了具有久煮不變色的優(yōu)點外,似乎還能給人以味道醇厚的心里暗示。
養(yǎng)生類的火鍋(即湯鍋類)通常以呈現(xiàn)金黃色為主,而時下流行的菌類火鍋一般都呈現(xiàn)深棕色或淺黑色,這類顏色往往能彰顯鍋底的營養(yǎng)價值和養(yǎng)生功效?!扒嘁簧疱仭笔且环N時尚的小火鍋,由于是要突出青花椒的麻香感覺,所以對它的鍋底顏色也要求青翠碧綠。
麻辣火鍋的調(diào)色
像筒筍雞火鍋、老火鍋、燒雞公、啤酒鴨這些,從廣義上講,都屬于麻辣火鍋的范疇,他們的顏色主要都是通過對辣椒、豆瓣的處理來實現(xiàn)的,當(dāng)然,有時也需要用辣椒面來輔助調(diào)色。
調(diào)制麻辣火鍋,辣椒、豆瓣與油脂的比例是個重點,它們要占總量的40%~60%,否則不僅是湯色難看,而且味道也不香醇。像燒雞公和芋兒燒雞一類的火鍋鍋底,所用的辣椒和豆瓣,其分量有時還要高于鍋底的60%。
制作順序:下入植物油(若是需要加菜籽油和牛油,應(yīng)先燒至泡沫散盡后再使用),燒至五成熱時,投入姜、蔥、洋蔥、香菜等炸至干香時,撈出料渣。等油溫升到七成熱時,下入豆瓣或辣椒,翻炒至五成干時,下入泡辣椒末一起翻炒,待炒到七成干時,再下入其他的原料炒干。
這炒好的底料要是用來制作老火鍋,那么可以直接使用——其湯色暗紅,而要是用它來制作火鍋紅油(例如燒雞公的紅油),那么就還需要用辣椒面去提色和提香。
辣椒面的制作方法:這種用來提色提香的辣椒面,在制作時應(yīng)當(dāng)選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辣椒搭配炒制。通常選擇一種香味濃郁的辣椒配合一種顏色鮮艷的辣椒使用,例如用河北天鷹椒(提味)配合燈籠椒(提色)。
炒制過程:把干辣椒剪成2厘米長的小段,下到鍋里同其他香料一起翻炒,等炒至干辣椒飄香且微微有點發(fā)硬時,下入花椒炒約1分鐘,起鍋晾冷后,放入粉碎機里絞碎成中粗的辣椒面,隨用隨取。
沖油提色法 這是在新派火鍋和部分老火鍋里邊經(jīng)常會用到的一種提色的方法。
1、選料:選購顏色暗紅、籽少、肉厚且無霉變的干辣椒,剪切成段后抖去辣椒籽。
2、煮制:先用溫水洗去干辣椒表面的灰塵。入鍋煮制時,辣椒與水的比例為1∶5或1∶6,邊煮邊翻,煮至辣椒充分吸收水分且用手能捏爛時,即可撈出辣椒來控水。 火鍋紅油的顏色,主要來自辣椒里邊的色素。為了最大程度的出香出色,才要把辣椒絞碎。
3、油料的比例:沖油提色只使用紅油,不使用料渣,所以辣椒與油脂的比例與前面的有所不同,大概為7∶100。當(dāng)然,可以根據(jù)對辣味的不同需求來調(diào)節(jié)加入辣椒的比例。比如需要麻辣味濃厚時,除了使用辣味比較重的辣椒外,還可以將比例調(diào)整到(9~10)∶100。
4、沖油:這是把高油溫的油脂直接淋入糍粑辣椒當(dāng)中,通過高油溫來快速析出辣椒所含有的呈香呈色物質(zhì)?!皼_”字形象地揭示了這個動作精髓——將糍粑辣椒裝入桶里,另將燒至七八成熱的油脂沖入糍粑辣椒中,同時由一名助手不停地去攪動糍粑辣椒,使其受熱均勻。在沖油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,需要注意安全。
紫草提色法 紫草是鹵水、火鍋底料當(dāng)中常見的調(diào)色原料。在用紫草調(diào)色時,紫草與油脂的比例為1∶1000。先把油脂燒到五六成熱,然后把紫草放到長柄密漏勺里,伸入油鍋邊炸邊攪動,見油脂呈酒紅色時,撈出紫草取油。
這種方法可以結(jié)合沖油法一起進行,以達到增色的目的。不過要注意避免油脂發(fā)烏。
拆零為整提色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于對糍粑辣椒和泡椒的提色處理。
在桶里裝滿3/4的油脂,先做提香處理,待油溫升至六七成熱時便關(guān)火。用長柄勺將糍粑辣椒舀入油桶,每次舀入300克左右,待油泡消除后繼續(xù)舀入,舀8~10勺后開中火,用長勺去輕輕攪拌,然后繼續(xù)下入糍粑辣椒。注意,下糍粑辣椒時不能攪動油脂,而要等油泡消除后才攪拌。當(dāng)糍粑辣椒全部舀入油桶以后,改開大火,繼續(xù)炒至油色紅亮即可。
|